线上课训练营这样做,让用户学完自发老拉新!

2023-11-13 17:28:34

线上课训练营这样做,让用户学完自发老拉新!

本期嘉宾:费明晶

所属行业:职场技能


客户介绍:老鲍对话标杆第350期,邀请了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费明晶老师。她从业公益行业18年,分享了线上训练营如何设置高互动,让学员倍数级涨经验。


本期聊天详解了如何通过工具+互动,提升3万+职业公益人的实战能力?欢迎一起走进这次特别的对话!


创业历程与主营业务


老鲍: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包括咱们汉达的主营业务和成绩。

费老师:我是费明晶,我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18 年的公益人,我进入公益行业已经 18 年了。在过去的 18 年当中,相较于大多数的”斜杠青年“,我属于”钉子户青年“,像钉子户一样扎在了公益行业,而且只钉在了两个领域。 

2005 年的时候大学毕业进入到公益行业,接下来用了大概 8 年的时间钉在了一个服务麻风康复者这个群体,做一线的社工,服务麻风康复者这个群体,一直到 2012 年的时候,基于行业的变化和我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了一个转型,在这个行业中就关注于公益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升。接下来的几年,我可能还会继续像“钉子户”一样扎在公益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升这个部分。


我现在所在的机构是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它在整个服务的行业当中也是比较有年资的一个机构,创始机构从1996 年到现在,已经有 20 多年了。


大家可能对公益专业不是特别了解,你可以把它定义为“用专业的技术去帮助别人解决困境”的一个专业。我本身是学这个专业的,那自然而然就希望进入到公益行业当中,去发挥我的所长,所以当时算是满怀着激情和梦想加入到这个行业。


但其实说实话真的是一盆冷水直接泼下来。因为我进入到公益行业才发现,公益行业是一个以项目改变世界为核心的领域,到处都是项目委托、项目购买和项目资助,也就是说不管你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都必须要做项目,所以我当时面临着一个学生向一个职业人转型,还要面临职业知识的空白,要从零开始学起。


这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我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把这个过程磨合好,这也是为什么到 2012 年的时候会有一个职业转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发现我身边很多的公益伙伴都是这样的,大家交流各自的成长经历,发现全部都是自己慢慢熬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但是新加入到公益行业的伙伴,他就同样要跟我们一样走我们过去的老路。


看到新的伙伴很挣扎、很艰难,很多的伙伴坚持不下来,有些是因为找不到清晰的服务结果,坚持不下来地离开了这个行业,坚持下来的其实也很辛苦,所以那个时候很多的伙伴也会聚在一起聊,说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去改变这个现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后面的公益人前仆后继地走我们的老路?我们把已经踩过的坑转化成了经验,那能不能把它再进一步转化成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公益人,让他们能够顺利在这个行业当中过渡?其实是基于这些想法,我们就开始去做公益项目管理的知识研究。


公益领域的项目管理,在国际上已经很多年了,全世界 176个国家都在应用,而我们竟然不知道,它已经翻译成世界很多种语言,但是没有中文,如果想要了解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英文能力,才能去学习。


所以对我来讲,那个时候就突然间清晰了,整个机构的下一个战略和使命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这套国际公认的、已经形成了一套通行标准的公益项目管理引入到中国,包括它的汉化翻译、它的本土化、实践案例。


因为大多数的公益人没有那么熟练地去运用到它的英文能力,机构的战略和使命是基于这些慢慢清晰出来的。其实到目前为止,汉达在产品模式上,基本上都是围绕我刚刚提到的国际公益项目管理展开的。


我们会把国际公益项目管理的汉化翻译,包括它的课程训练,考试认证,都引入到中国来,这是目前我们所开发以及正在落实的主营业务,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班、训练营、定期认证考试。


所以对我们来讲,第一个特别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 2020年的时候,正式批准引入了国际通行的公益项目管理的标准,包括我刚刚提到的课程、认证这些。也很荣幸汉达成为了在中国唯一的一家具备这公益项目管理全流程所有课程认证的资质合作的机构。我们是被国际公益项目管理的总负责组织授权的一个合作伙伴,其实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正式和正规的身份。


另外一个就是,虽然说我们 2020 年才引入,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我们所有的课程学习和阅读的人数已经达上万,超3万的人数,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可能对于小鹅通大多数的 B 端客户并不是特别大的数据,但是我们的基本盘是公益领域,从全中国做公益的人里面,我们能够抓取三万人来学习和了解这个课程,其实对我来讲是一个特别值得分享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坚持本土化,虽然说是引入国际的项目管理课程,但并不是生搬硬套别人那套模式,我觉得我们的公益发展有我们的特色,有我们自己本身现实情境当中的区别,在这个过程当中本土化的实践案例就很重要。


所以其实除了这套国际公益项目管理的课程以外,我们内部也开发了很多本土案例课程,包括有专门针对公益人在工作过程当中会用到的所有项目管理工具,我们做了一个公益项目管理工具库手册。


对于公益伙伴来讲,如果我正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我想要写一份项目计划书,这个工具库里就有一个项目计划书的工具,如果我想要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预算管理,工具库里有预算对比表可以使用,就是以工具为载体来落实项目管理,提升公益人的实践能力。


这个工具库是有电子版的,电子版的内容我们是全部免费开放下载权限,只要对公益感兴趣和有需要的伙伴就可以下载、转发、分享,我们是完全共享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应用这些工具来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能力。


老鲍:我其实有个疑问,到底是专业塑造了你,还是你被这个专业选择了?


费老师:我之前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我感觉我天生就属于这个行业,也许我自己本身的性格或者特征,或者 DNA 里可能就自带了一些公益人的特性。但不可忽视的是公益的价值理念、专业性仍然是对我影响深刻的。


课程产品


老鲍:我们主要的用户群体有哪些,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费老师:我们其实专注于推动国际公益项目管理的本土化过程,希望能够通过这套全面的、系统的公益项目管理课程来提升国内公益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所以我们这个课程它的适用人群首先是公益人,在公益岗位的从业人员,包括一些机构的社工,一些社会服务团体,一些慈善机构的从业人员,都需要来学习这一套项目管理。


另外我会建议我们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和一些基金会的项目官员来学这个课程,这个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群体。社会服务机构,包括社工机构、慈善组织这些,它的大部分的资金都来自于这两个群体。出钱的人如果不懂项目管理,那是很灾难的。


第三类的话就是在校的专业学生,如果你学的是社会工作或者是公益慈善专业,接下来也会要进入到公益行业工作的话,在大学的时候,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来学习一下项目管理,避免像我当年一样进入到职业当中,要面临身份的转型时,在塑造自己的职业特性时,还要重新学习一个专业的知识,这个其实是很辛苦的。所以我们不如前置,在大学期间就把这个课程补上。所以其实就是这三类人群,公益从业人员、基金会和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在校的专业学生。


在我们的课程当中,首先我们关注的就是完整,我们一定是把整个项目管理全流程周期里的 5五个阶段里面的所有环节、所有流程以及所有流程用到的工具做一个完整的阐述。在课程当中首先让学员建立一个项目管理完整性的架构和思维,你要了解 100 分的项目长什么样子,至于你能做到多少分,那是基于现实情境不同。


第二个就是我们会回到现实情境当中,除了完整和系统以外,不能够忽略每一个公益人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痛点和诉求,会关注到他更想要或者他现在情境当中正面临的问题是哪些?所以我们在课程当中除了知识以外,我们会融入训练营,我们的课程不单单是录一个视频,然后放在小鹅通的平台,你付费了你就可以看,我跟你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性,那对你来讲就是一个单纯的单向的视频。


但是我们在课程当中还是要把它做成训练营模式,一定要建立我们跟学员之间的互通关系,除了录播的课程以外,我们自己每一期的训练营会开很多直播,在直播当中就会让学员来分享他在项目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就会群策群力的去讨论,去解决。


第三个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标准化,对于我们的课程来讲,我们除了全系统支持以外,我们会把所有项目管理过程当中会用到的工具清晰出来,提炼出来,讲明白。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个工具有 5 个步骤,就是 5 个步骤, 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越清晰越步骤化,就会越标准化,就越容易形成专业化。


学员服务


老鲍:那我们再聊一下学员的服务这一块,咱们也做了很多的训练营,甚至有专门面向新疆西藏地区,你觉得这么受学生欢迎的点是什么啊?


费老师:我们训练营的经验累积并不是特别丰富。大概就 9 、10 期这样子,但是每一期的人数并不少,如果总结下来的话可能就几点。


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能够精准回应他们的诉求。比如在知识体系过程当中,能不能融入一些特别本土化,他们现实情境当中频繁遇到的案例?


所以我们每一次开课之前,会做一些过往老学员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服务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然后我们会把这些再融入到我们新的课程体系当中,训练营里面的训练内容其实一直在变,基于群体的需要在变,我觉得满足他们的诉求是受他们欢迎的一个点。


另外,我们会更关注给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我提到的一些标准化的工具,所以海量的工具的提供,包含了它整个做项目过程当中全流程能用到的工具,我们都会提供,这个也能够在学员的实践应用当中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另外的话就是实践案例也很重要,其实除了课程之外,在训练营当中会有很多的案例分享,学员的案例分享会让大家从别人的案例当中也学习到很多知识。


所以对于学员来讲,参加我们的训练营学到的不单单是汉达给的一些知识,他还能够学到跟他同期的学员的那些经验和分享,所以他能够获得的东西是翻倍的。


老鲍:我们的招生是怎么去解决的?


费老师:招生其实对我们来讲是问题,也不是个问题。目前我们的招生人员相对来讲比较稳定,在于口碑的传播比较稳定,课程的口碑传播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所以学员参加了上一期的训练营,他会马上推荐他更多的同事来参与下一期的训练营,所以在这个部分暂时没有成为很大的一个困境,但其实长远来讲要未雨绸缪,要长远思考。


未来展望


老鲍:听他们年轻人说,公益现在正成为很多年轻人新的职业选择方向。我不知道费老师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以及想对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或者想加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有什么建议?


费老师:我身为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员,我当然是开心看到这个趋势的。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新鲜的血液,所以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到公益行业,真的是非常欢迎和欣喜。


但其实作为真正的一个老公益人,还是会很理性的,建议大家在进入公益行业的时候不能太感情用事、激情奉献,还是要理性去看待,它不是一个情绪的避风港,它是一个专业,有专业的门槛的。你到了公益行业是要去逆风而行,去补一些社会的漏洞,你会面临很多的社会困境,很多你没有办法理解的,甚至以前没有见过的社会矛盾。那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话,但凭一腔热血和激情,解决不了这个行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你可能会受挫,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价值。第二,你去帮了服务对象,但又没有帮人家解决问题,是对人家造成了深度的伤害,这就是不专业所带来的后果了。所以说,想要加入公益的伙伴我欢迎你的加入,但是要理性且用专业的态度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来。


十几年前我看到的这样子的伙伴会非常多,但是这两年其实越来越少了。因为公益行业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购买的机制体系下,越来越标准化,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它有了各种各样的门槛。比如说社工的资质证,做社工需要考证才具备从业资格,才能做公益的领域。你要做项目,就必须要学项目管理,其实专业的门槛越来越清晰了,当这些专业的门槛越来越清晰,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越来越专业化。所以行业标识、行业认可度在不断的提升当中。


所以说,公益行业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青春、活力,有可塑性,但也脆弱,敏感,需要专业的陪伴。

30人内永久试用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